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普通详细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服务 > 城乡就业

察哈尔非遗巧手成为就业增收新亮点

来源:锡盟就业服务中心 作者:就业服务中心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打印】 【关闭】

  近年来,正蓝旗就业服务中心将发展劳务品牌作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稳定就业工作局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力抓手,成功培育了“察哈尔非遗巧手”劳务品牌“金名片”,充分展示正蓝旗地域文化和品牌,提升了劳务品牌的知名度。

  “察哈尔非遗巧手”工作坊创办于2018年,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承的推动者,创办者利用本土民间文化元素设计、研发制作手工产品、旅游商品,推动形成民族民间手工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手工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已获得3项专利,25项版权。

  近年来,秉承“艺术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的原则,察哈尔非遗巧手不断尝试将时尚和实用融入非遗,创新研发出了大型皮艺、毡绣、沙嘎艺术作品、金莲花手礼,如《印第安人》《沙嘎文化简介》《沙嘎开大智力游戏棋盘》《十二属相》等作品,还有毡绣蒙古族服饰、五代蒙古包、五畜挂件等牧业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文创产品等,共有100多项非遗新品上市。

  2021年察哈尔非遗巧手工坊扩建为“传统手工艺非遗手工艺就业基地”,通过开展公益性手工艺技艺培训,吸纳脱困人口、残疾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等低收入群体,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同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建起了毡毛工艺车间、绘制工坊,与品牌团队融合共同研发设计毡绣旅游文创产品。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察哈尔非遗巧手”共举办技艺传承创新暨扶贫工坊培训班30期,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参与培训指导,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创作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26000余件,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民族手工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的重要载体。察哈尔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近年来,“察哈尔非遗巧手”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开展传统熟皮、毡绣制作、花绣制作等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掌握“察哈尔非遗巧手”技艺,促进就业增收,不仅促进了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和旅游等重大战略中,也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