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牛产业”,搞活“牛经济”,让更多农牧民靠肉牛养殖过上“牛日子”,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持续加强肉牛良种化工程和规模化舍饲养殖工作,全盟肉牛良改比重达到98%,根据18月龄西门塔尔杂交种公牛实验对比,肉牛平均产肉量较十年前增加65公斤,全盟肉牛产业正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迈进。
在今年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乌拉盖管理区参拍的10头华西种公牛成交价最高达到48万元,这让在场的各地养牛户都注意到了肉牛品种良改的独特优势。2016年以来,锡林郭勒盟结合实施肉牛改良工程,连续出台肉牛产业扶持办法,引导农牧民开展肉牛品种的良改和汰换,加快优质肉牛良种扩繁,实现肉牛养殖供种能力、个体产值和整体效益的同步提升。目前,全盟已建成肉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3处,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5处,盟级肉牛核心群415处,其中“华西牛”核心群26处,规模4.1万头,已成为全国华西牛新品种核心供种基地。
2022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锡林郭勒盟考察时提出“重视抓好舍饲圈养,不断扩大农畜产品产量”后,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规模化、标准化舍饲畜牧业发展模式,稳步推进浑善达克沙地禁牧区、自治区和盟级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地区及半农半牧区肉牛规模化舍饲圈养、人畜分流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提高肉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肉牛养得好,能够实现品质效益的“双丰收”,而让肉牛“住”得舒服,才是肉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妙计良方”。2023年度,全盟在重点地区新建养殖企业和合作社25家、家庭牧场450户、人畜分离小区30处。“舍饲圈养”的发展模式,让肉牛住上“标准间”,实现了牧民“口袋富”和草原“生态美”的双向奔赴。
立足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引导农牧民既要算好效益账,也要算清生态账,使得“少养精养、舍饲圈养”的生产经营模式深得民心,全盟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